北京青年报:消除汉字“失写症”呼唤加强“深阅读”
近日,话题“账与帐很多人分不清”冲上微博热搜,起因是多个社交软件和平台的用户登录页面、用户协议、隐私政策等相关表述中多处使用的是“帐号”。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工作人员向媒体表示,已拟函请中央网信办网络综合治理局指导平台纠正。
汉字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,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标识。我国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》规定,国家推广普通话,推行规范汉字,公共服务行业以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服务用字。一段时间以来,社交软件和平台上“帐号”频现,显然背离汉字的书写规范,容易误导青少年,必须尽快加以规范整治。相关网络平台应当主动纠正错别字,举一反三,常抓不懈,积极担负起文化责任。
错别字事小,文化事大。从“账与帐很多人分不清”冲上热搜,更应引起深入反思的是,现实生活中,还有多少错别字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公众视野之中,被人们熟视无睹、将错就错?如何才能消除此类现象?
(资料图片)
提笔忘字、频写错别字现象,被称为汉字“失写症”。近年来,诸如“账与帐很多人分不清”等与汉字“失写症”相关的话题屡屡引发众议,究其原因,主要有二,一是阅读的快速化、碎片化。研究表明,快速化、碎片化阅读,很难将知识连成体系,容易让一个人的思考变得肤浅和表面化,对于错别字变得不够敏感。其二,因为“用进废退”,很多人平常很少动笔,导致个人的文字应用能力不进反退,时间一长,分不清常用错别字,也就不足为怪了。
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,竞争更加激烈,个人的文字应用能力愈显重要。对一个人而言,生活学习以及工作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文字应用。事实也表明,一个人倘若患上了汉字“失写症”,即使写个简短的工作总结、工作计划也是错别字连篇,轻则会闹笑话,给个人形象减分,重则给事业带来损失,错失人生发展机遇。对此,每个人都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和警惕。
唐代诗人杜甫说过:“读书破万卷,下笔如有神。”汉字“失写”现象提醒我们,身处信息时代,“快浏览”和“深阅读”不可偏废。一个人的学历再高,也应常怀“本领恐慌”,发扬“挤”和“钻”的精神,加强深度阅读,多读书、读好书,常学常新、常学常悟,学以致用,并努力培养自己勤于动笔的好习惯,不断学习、不断实践、不断总结,不断锤炼过硬本领,提升文字应用能力。
从全社会角度看,消除汉字“失写”现象,需深入推进全民阅读,加强书香社会建设。这方面,北京的做法可圈可点。通过多年不懈努力,如今北京已初步构建起以公共图书馆、综合书城、特色书店、社区书店等为支撑的15分钟公共阅读服务体系,北京市居民阅读总指数、成年居民综合阅读率、未成年人阅读率、数字阅读接触率四大指标均领跑全国。各地都应当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构建书香社会,倡导全民阅读,并引导公众加强“深阅读”,不断厚植城市文化底蕴,提升城市品位。
唯有书香能致远,腹有诗书气自华。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,提升文字应用能力知易行难,绝非一朝一夕之事,但“日拱一卒,功不唐捐”,只要我们下定决心,加强深度阅读,坚持勤学苦练、踔厉奋发、笃行不怠,不仅能使汉字“失写症”远离自己,还能凭借飞扬的文采、灵动的语言,为精彩人生提供有力“助攻”。( 威利)
(来源: 北京青年报)
【编辑:符樱】
【来源:北京青年报】